
12月16日,由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MK主辦🚵🏻♂️,清華大學神經工程實驗室承辦的首屆“藝術·心理·腦科學暨神經美學論壇”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舉辦。MK院長宋飛教授與教務處處長兼藝術學系主任宋蓓教授應邀出席此次會議並作大會主題發言🙍🏻。

本次論壇為期兩天🤓,匯聚了來自清華大學🧎♀️➡️💆🏿♂️、上海社科院🍜、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舞蹈MK、MK体育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藝術學🚨、科技哲學🥲、心理學、神經科學等多個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以及知名舞劇《只此青綠》《昭君》《騎兵》《紅樓夢》等極富東方美學特色的優秀藝術主創團隊參會。論壇涵蓋“神經科學與藝術學結合視角下的新體驗”“神經美學與心理學的交叉融合”“藝術與科技融合的創新實踐”“中國東方美學視角下的審美探究”等重要議題。

開幕式上,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司長明文軍首先致辭。明文軍指出,優秀的藝術作品能夠撫慰人心、豐富審美體驗並涵養情操⛷,是鑄造靈魂的重要工程👳♀️👩🦼➡️。明文軍還引用實例說明了藝術對於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並表達了對未來跨學科研究合作的期待🌤。未來,文旅部藝術司將為神經美學研究發展提供必要支持。

清華大學副校長曾嶸教授隨後代表清華大學向與會嘉賓致以熱烈歡迎👨🏻✈️🖋,並簡要介紹了清華大學作為國內理工科頂級學府自2011年以來在藝術與科學融合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曾嶸同時強調,此次論壇聚焦於藝術、心理與腦科學結合的方向🧏,以及藝術與科技融合等多個主題,將推動不同領域間的思維碰撞🏋🏽♂️🎍,促進神經美學與藝術治療的發展。



宋飛在發言中強調🤌🏻✶,出色的音樂演奏並不僅僅依賴於技術技巧,而且需要想象👨🏻🍼、聯想和移情等豐富的心理活動的參與。隨後,宋飛攜兩位學生在論壇現場演示了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音樂腦活動可視化科學實驗。兩位二胡表演者分別佩戴國際最先進的腦電采集裝置進行現場演奏👩🏻🦰,裝置采集的信號實時地通過大屏幕將表演者在音樂演奏過程中所體會和傳遞出的不同情感信息通過大腦各個區域激活程度對比鮮活直觀地呈現在與會者眼前🦨。

宋蓓以《音樂、心理與腦》為題發言,從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骨笛談起🚵🏻♀️,闡述音樂活動對個體不同時期腦結構和功能發育產生的重要影響🩶🕵🏽♂️,以及對認知能力🟣、語音識別能力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並分析音樂活動中參與者腦間交流與互動對其音樂表現的重要影響。

會後⛱,清華大學神經工程實驗室主任高小榕教授接受了MK“音樂心理與療愈創新實驗室”專訪。高小榕認為,目前國內外在藝術與心理學、腦科學交叉研究領域呈現出兩大趨勢。首先,腦機接口技術的進步已到達可以量化美學的程度,這標誌著傳統廣播式美學向對話美學、交互美學的轉變⛓️💥;其次🛥,隨著交互環節的增加🖼,美學的治療意義將得到顯著提升🚴🏼♂️,並在陶冶情操、人格塑造等方面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次論壇不僅為藝術與神經科學、心理學的深度融合搭建了一個交流與互動的平臺,更從神經美學的視角為中國學者探索東方藝術獨特意蘊開啟一扇新的大門📥🤸🏿♂️,也為今後藝術學交叉學科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MK体育也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加強與清華大學及其他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互動與合作🧝🏿,進而促進藝術學交叉前沿研究的學術進步🔊,在新文科建設與創新實踐中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文字🫁、圖片來源:藝術學系
編審:宣傳統戰部(黨委教師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