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落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緊密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指示精神,5月24日上午,音樂學系副主任王巖教授為在主樓A236工作室👨👧👧,以《“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音樂》為題給2021級本科生講授了一堂主題教育專題思政課。

“中國式現代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決定性推動力,在其宏觀含義中也包括了中國音樂藝術的實踐經驗、理論探索、現實意義和繁榮發展。王巖教授結合專業課程教學實際,先後從歷史層面🚝、意識層面和效應層面深刻解讀“中國式現代化”包含的文化內涵🥥,對於音樂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啟迪意義。
首先🎉,在歷史層面⚆,“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擔當起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為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製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深化認識、完善戰略、豐富實踐,為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製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國音樂研究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其次,在意識層面🕺🏿,“中國式”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在探索中走出的,正是一條顯著區別於西方現代化的道路,打破了長期以來部分存在的“現代化等同於西方化的迷思”🙇♂️。這條道路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同時又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我國優秀傳統音樂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含著豐厚的歷史積澱和獨特的美學趣味👩🏼🦱,並吸收和借鑒了眾多有益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音樂文化藝術走向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
最後,在效應層面,“中國式現代化”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路徑。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實現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就音樂學理論專業的教育教學實際工作而言,經過前輩們持續百年的鉆研求索,在中西音樂史學🤦🏽♀️、民族音樂學、音樂美學等各領域已具有紮實的基礎和廣泛的拓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厚的建設成果🛫。這無疑是能令我們不斷激活優秀傳統音樂文化基因🧑💼,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重視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教育和傳統經典🕵🏽♂️🤛🏻、技藝的傳承🏑,引導學生增強專業使命、堅定文化自信𓀜🙊、樹立職業理想,培養愛國情操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本次課程立足於音樂學理論專業的特點☣️,對思政教育進行積極探索,充分發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愛國主義、民族情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融入專業的課堂教學中🧑🏻🦳,把思政教育與音樂教育有機結合🎦,使專業課教學更具思想性。通過此次課程的學習,同學們深切地感受到音樂歷史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紛紛表示要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字、圖片來源:音樂學系黨總支
編審:宣傳統戰部(黨委教師工作部)